“忧心茶”变为“幽心茶”——会仪镇党建引领发展茶产业侧记
加强顶层设计,稳妥有序推进改革和开放,处理好金融对内对外开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三驾马车之间的关系,实现相互协调,渐进、稳步向前推进。
一是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保持合理较快增长,企业融资成本下降。对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疫情防控以及疫情较重地区企业发行的公司信用类债券,降低服务收费标准。
——开设疫情防控资金汇划绿色通道,保障资金汇划不受影响。累计通过绿色通道开立抗击疫情相关单位银行账户14632户。——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截至5月9日,9家全国性银行和10省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向7151家重点企业累计发放优惠贷款2727亿元,加权平均利率为2.5%,财政给予50%贴息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仅约为1.25%,大幅低于5%左右的企业贷款平均利率水平,有效满足了保供企业资金需求。3家政策性银行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实际发放的贷款利率应有明显下降。
四是加大债券融资支持力度。截至5月10日,国库部门累计为各级财政部门办理疫情防控资金拨款141042笔、金额1148亿元。推动地方债在商业银行柜台面向个人投资者发售,为法定新增的地方政府债务提供多种资金支持。
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都要树立价值投资、理性投资和风险防范意识。在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扮演着棋眼角色。四、金融系统要努力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如期实现 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及时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了部署。有的国家实行无限量化宽松政策,财政货币双管齐下,向市场释放大量流动性,向个人和企业直接融资或提供担保。
经过集中整治,互联网金融领域风险形势明显好转,过去遍地开花的乱象得到整治。但是,我们没有退路,必须沉着应对,迎难而上,努力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
金融管理部门履行监管主体责任。目前,影子银行经过不懈治理,风险得到一定程度控制,但生存的土壤尚未完全铲除,稍一放松监管,极可能全面回潮,导致前功尽弃。科研技术、信息软件、生态环保贷款年均增速分别达31.2%、20.8%和19.5%,显著高于同期贷款平均增速。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各类交叉金融投资产品持续收缩。
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在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当前美国这种前所未有的无限量化宽松政策,实际上也消耗着美元的信用,侵蚀着全球金融稳定的基础,会产生难以想象的负面影响。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金融风险根源于商品的内在矛盾,即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同样,金融风险扩散引发经济危机、国家动荡的事例也不胜枚举。
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实质性突破 按照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在国务院和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靠前指挥下,各地区各部门和金融系统齐心协力,共同推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效。利率下行一致性预期强化后,有可能助长杠杆交易和投机行为,催生新一轮资产泡沫。
金融和实体经济共生共荣。小微企业融资总体实现量增、面扩、价降,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年均增速23.2%。
要紧扣六稳、六保任务,充分利用我国市场潜力大、储蓄资源多、国际合作范围广等有利条件,发挥好中央与地方各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党的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三大攻坚战,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不仅成功避免了风险隐患向金融危机演变,也为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创造了宝贵的政策空间和回旋余地。强化信息披露,提高市场透明度。又要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有序处置重点领域突出风险,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我国影子银行风险隐患一度非常严重。
全国实际运营P2P网贷机构,由高峰时期约5000家压降至2020年6月末的29家,借贷规模及参与人数连续24个月下降。提高开放条件下的宏观金融管理和防控风险能力,及时发现并有效阻遏外部冲击向国内扩散。
美国将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企业和机构列入实体清单,频频制造事端。2019年与2016年相比,房地产贷款增速下降12个百分点,新增房地产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
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得到遏制。宏观杠杆率扭转了2008年至2016年年均上升10多个百分点的势头,最近三年总体稳定在250%左右。
推动金融结构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促进融资便利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做好金融工作责任重大,容不得丝毫疏忽懈怠。上世纪拉美债务危机、亚洲金融危机,教训十分深刻。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引导理财、信托、保险等为资本市场增加长期稳定资金。
由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传统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传染路径发生深刻改变,数据安全等非传统风险日益突出。同时,实施疏堵并举,有序化解存量隐性债务,金融系统积极配合地方政府进行债务置换。
坚决惩治掩盖不良资产,严厉打击做假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多次发生严重金融危机。
信用较差的借款人可能借延期还款等优惠政策恶意逃废债务,结构复杂的高风险影子银行也容易卷土重来。金融机构要采取更审慎的财务会计制度,做实资产分类,充分暴露不良资产。
2017年开始集中整治不规范的同业、理财和表外业务,2018年资管新规落地实施,经过几年努力,初步呈现根本性好转势头。与此同时,加快补充资本,增提拨备,全面提升了各类金融机构应对外来冲击的实力。针对较为普遍的资产质量不实问题,对金融机构开展多角度检查评估,严格要求风险资产审慎分级。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根据房住不炒和一城一策精神,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严防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在美欧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也经常陷入热钱流入、外债高企的不利局面,多次诱发经济衰退。疏通不良资产处置的政策堵点,为提高金融体系稳健性创造更有利条件。
约500家大中型企业实施联合授信试点,债务约束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2017年至2019年,监管部门严肃追究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责任,处罚银行保险机构8818家次,处罚责任人员10713人次,罚没合计72.4亿元,超过以往十几年总和。
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依法处理恶意操控金融机构的问题股东。健全存款保险制度和机构体系,充分发挥早介入、早预警、早处置的作用。